據克拉瑪依日報報道,9月12日,全球首個超稠油開采塔式光熱替代示范工程項目——重37塔式水工質高溫光熱項目,在新疆油田公司風城油田作業區正式投產運行。這一里程碑事件,標志著我國稠油開發在綠色低碳轉型進程中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為全球稠油綠色開采提供了“中國方案”。
當前,全球超稠油開發普遍依賴熱采技術,而傳統工藝采用燃氣或燃煤鍋爐產汽熱采,存在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的顯著問題。作為我國最大的整裝淺層超稠油生產基地,風城油田的稠油雖品質優良,但粘稠度極高,需借助高品質過熱蒸汽進行降粘和驅動才能開采。據統計,此前風城油田稠油開采年均消耗天然氣近10億立方米、原煤約30萬噸,能源消耗與環保壓力成為制約油田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瓶頸。
此次投產的塔式水工質高溫光熱項目,通過創新性技術路徑,有效破解了稠油開采的清潔替代難題。項目采用先進小型定日鏡聚光系統,將太陽光精準反射至塔頂吸熱器,可穩定產出305℃的高品質過熱蒸汽,直接滿足稠油熱采的核心需求;更具突破性的是,項目創造性地將高溫光熱制蒸汽技術與稠油地下蒸汽腔儲能相結合,即便在夜間無光照條件下,也能通過蒸汽腔持續釋放白天儲存的熱量加熱油藏,實現“光盡其用,零碳采油”的經濟環保目標。
風城油田作業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投運后,每年可生產5.2萬噸零碳過熱蒸汽,替代天然氣近392萬立方米,這一替代量相當于2萬戶家庭一年的天然氣總需求,所產蒸汽用于稠油熱采可實現零碳采油。
新疆油田公司新能源高級專家薛興昌進一步指出,項目不僅解決了“零碳采油”的蒸汽來源核心問題,還能實證變工況注汽對生產的影響,為油田從“耗能大戶”向“低碳標桿”轉型提供關鍵支撐,推動油氣領域降碳減排工作邁向新臺階。
該項目的落地并非一蹴而就。2022年項目啟動初步設計,由于涉及油田與光熱、電力行業的不同標準,團隊開展了大量前期數據收集與技術論證工作;2023年9月項目獲得批復后,正式進入建設階段,最終于今年9月12日順利投產。
作為全球首個超稠油開采塔式光熱替代示范工程,其意義遠超單一項目本身。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高級技術專家、新疆油田公司首席技術專家孫新革強調,項目實現了稠油開采過程中化石燃料的規模化可再生能源替代,為我國稠油綠色開發提供了可復制的新業態、新模式與新動能,更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稠油光熱開采技術體系,為國際、國內稠油綠色開采樹立了科學樣板。
目前,新疆油田正朝著“5000萬噸現代化綜合性能源公司”目標奮進,聚焦國家“雙碳”目標加快綠色低碳發展。這次塔式光熱項目的投產,不僅為全球稠油綠色開采提供了“中國樣板”,更給我國能源行業綠色轉型注入了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