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SPPLAZA平臺會員單位——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內蒙院”)消息,截至8月27日,由內蒙院承擔監理工作的西藏開投安多縣100MW光熱電站項目吸熱塔部分已完成31.4%,主廠房基礎施工已完成96%,熔鹽儲罐部分冷罐與熱罐分別完成30%和60%,鏡場定日鏡安裝已完成10.2%,總體施工按部就班,穩中有序。
回首過往歷歷在目,進駐項目現場,要先過“缺氧”這一關。4月12日,首批5人監理組飛抵拉薩后再火車6小時輾轉抵達現場。海拔表瞬間飆升,氧氣含量驟降至平原的45%。“剛下車就‘跪’了”,機務專業監理工程師姜耀華苦笑著回憶,當晚全員出現高反,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頭疼、咳嗽和眩暈,體溫計集體“報警”。自此,吸氧成了像刷牙一樣的日常,止咳糖漿和退燒藥也成了生活必需品。
5月,當內地城市已經開始開空調、吃西瓜,海拔5000米的西藏開投安多縣100MW光熱電站監理項目現場仍被白雪封山。這里,工作剛剛啟動,斷氧、斷電、斷網輪番來襲,頭痛與高燒成為“見面禮”。一支平均年齡30歲的青年監理團隊,在“連呼吸都收費”的云端,用專業與意志守護國家新能源戰略政策落地。
設計監理檢查現場施工
6月15日中午,太陽終于沖破云層,金色的光柱打在鋼塔上,映出監理組的剪影——他們穿著鼓鼓囊囊的羽絨服,像一群笨拙的企鵝,卻用最精確的數據和最倔強的堅持,在世界屋脊點亮第一束光。那一刻,雪原無聲,陽光作證:5000米之上,100兆瓦的希望正在發芽。
5月的項目現場環境
6月的日歷翻過,山腳的雪線卻紋絲不動?,F場的工作人員集體在供氧房內辦公,還要隨時面臨停電斷氧的窘境。“斷電斷氧的時候,大家都感覺頭悶悶沉沉的,根本沒辦法正常開展工作?!蓖两▽I的監理工程師張捷說,“有時候實在撐不住了,大家就去自費買兩瓶氧氣先吸著,把現場的圖紙進度趕出來。”
項目施工現場
設計監理檢查現場施工
站在項目現場的屋頂上眺望,一排排定日鏡在雪原上排成巨大的銀色矩陣,像一片沉默的向日葵,追逐著稀薄陽光里每一卡熱量。項目設總趙宇明指著塔頂說:“那里將豎起的吸熱塔,每年把69億千瓦時清潔電送進藏中電網,替代207萬噸標煤,相當于為地球種下6900萬棵樹。”他的聲音卻沉穩而篤定:“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這就是我們給高原的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