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本網記者Alice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6817查看 | 2013-11-06 10:04: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世界銀行日前發布的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印度未來幾年內的光熱發電產業發展,設備組件和關鍵技術的本土化將可以幫助實現15%~30%的成本削減。
該項研究指出,基于正確的政策激勵和示范項目的支持,以及對研發的投入,印度有潛力實現光熱發電系統大部分的設備和組件制造的本土化,而這將降低40%以上的采購進口成本,并創造數千就業崗位,帶動本地經濟發展。
研究認為,印度2010年發布的尼赫魯國家太陽能計劃(JNNSM)規劃到2020年要實現20GW的太陽能并網發電裝機目標,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印度必須加快實現太陽能熱發電站關鍵設備和組件的本土化,放棄過度依賴海外采購的做法。本土化不僅僅可以降低太陽能電站的開發成本,還可以拉動本土經濟發展。
尼赫魯國家太陽能計劃第一階段的項目規劃原定完工日期為2013年5月底,第一階段共有七大光熱發電項目,總裝機470MW,但所有項目都未能按時完工。最早完工的Godawari光熱電站于6月5日宣布投運。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由于印度光熱發電過度依賴海外廠商的關鍵裝備組件供應,導致建設周期拖延,成本上升。
上述報告指出,如果印度可以在未來幾年內實現光熱發電關鍵組件的本土化,將可以在目前光熱發電建成成本的基礎上實現15%~30%的成本削減。這需要政府在未來4~7年內給予持續的政策激勵,幫助完善本土光熱發電產業的供應鏈。
該項研究由世行南亞可持續發展部門牽頭開展,得到了世行能源行業管理援助計劃(ESMAP)的支持。
本土化對本土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可以從西班牙和美國得到印證。這兩個國家作為目前光熱發電發展最為成熟和裝機容量最大的兩大市場,關鍵組件和技術的本土化直接促進了產業的發展。西班牙太陽能熱發電協會的數據顯示,西班牙光熱電站開發所用到的組件和裝備和技術有75%~80%來自于西班牙本土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