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于各行各業來說都是不平凡的。除了新冠疫情的肆虐、種族矛盾再次升級和全球經濟持續低迷,還經歷了加州山火和有史以來最活躍的大西洋颶風季節等氣候災害。
在與氣候變化的對抗中,2020年是有史以來最關鍵的一年。因為這一年,世界開始行動起來,修復幾個世紀以來對氣候的破壞。就在2020年初,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宣布了一項新的綠色協議,該協議將成為歐盟經濟復蘇計劃的核心。另外幾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做出了凈零排放的承諾。
1、埃克森美孚被踢出道瓊斯指數
8月份,埃克森美孚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消失,這是該公司自1928年以來首次跌出。同樣在8月,能源股(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縮水,成為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權重最低的成分股。顯而易見,石油和天然氣板塊已經跌至了底谷。
更重要的是這些石油公司該如何從底部再次回升。對于歐洲的超級巨頭來說,他們承諾大幅甚至全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還要面對未來石油需求的下降。而美國的石油巨頭似乎反應比較遲鈍,還沒有找到清晰的發展路徑,導致資本都開始發表意見。
11月份,埃克森美孚將其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價值降低了300億美元,這些儲量在短期內將不值得鉆探。Sankey Research公司的保羅·桑吉(Paul Sankey)解釋說,埃克森美孚原來不受市場變數影響的明確戰略已經死了。
埃克森美孚長期以來對具體的減排戰略和氣候變化不屑一顧,現在投資者紛紛表示埃克森的排放軌跡不可持續,要求對其進行評估。在2020年的最后一個月,它終于宣布了大幅降低其上游排放強度的計劃。
2、NextEra Energy成全球最有價值能源公司
2020年10月,隨著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因疫情而暴跌,總部位于佛羅里達州的全球最大的風電供應商NextEra能源公司市值飆升至1500億美元,超越埃克森美孚公司和雪佛龍,成為美國最有價值的能源公司,沒有之一。這也一度成為能源領域的頭條新聞。
NextEra是佛羅里達州電力與照明公司的母公司,在首席執行官吉姆·羅博(Jim Robo)的帶領下,用了十年時間發展了全美最大的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車隊。早在綠色新政還未頒布時,NextEra就已經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努力了。
3、喬·拜登將氣候變化作為競選核心
在2020年之前,美國想徹底擺脫電網碳排放幾乎是天方夜譚。但到了2020年,這從一個想法變成了一種國家級號召。喬·拜登(Joe Biden)作為總統候選人時,史無前例地將氣候變化作為其競選的核心,倡導美國在2050年實現零排放。他還提出到2035年凈化全國的電網,超過了加州和其他進步州的目標。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至少明確了一件事:選民們關心氣候變化。拜登是首位把競選活動的大部分日程都用來宣揚其環保政策的當選總統,尤其是在關鍵的最后幾周。
一旦拜登2021年1月份上任,他將不得不面對本屆政府的一些遺留問題,因為特朗普在任期間推翻了在奧巴馬政府(當時拜登擔任副總統)制定的許多環境法規。而如果共和黨能夠保持對參議院的控制權,實現這些競選承諾將尤為困難。但無論如何,選民的意見已經表達得很明確。
雖然許多美國大型公用事業公司承諾在未來30年內實現凈零排放,這一切依舊不容易實現,一些人表示,實現拜登的目標所需的技術還不存在。
4、世界進入“禁燃”倒計時
世界上最大的10個經濟體中,有8個已經制定了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包括世界第一和第五大排放國中國和日本。一旦喬·拜登就任總統,美國的加入會把這一名單成員增加到9個。如果這些國家能夠兌現這些承諾,世界就能將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
9月份,美國加州州長加文·紐森(Gavin Newsom)宣布,到2035年禁止在該州銷售新的汽油和柴油動力的乘用車。11月份,英國將禁燃時間再次提前,計劃將于2030年起在新車市場禁售汽油和柴油車。12月份,日本政府宣布到2035年,在新車市場禁售燃油車,并將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同樣在2020年,中國承諾到2060年實現零排放。
5、氣候災害加重
2020年,全球氣候災害的數量創下紀錄,經濟損失高達10億美元,引發了氣候移民潮。美國加州遭受了山火與史上最強颶風季的雙重摧殘。世界多地出現了歷史最高溫,靠近北極圈的西伯利亞溫度甚至達到了38攝氏度。
6、企業主動披露氣候風險
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特別工作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的年度報告發現,企業氣候風險透明度同比增長了85%。同時,有近萬家公司向CDP(Climate-Disclosure Project,氣候披露計劃)平臺披露,比去年增加了14%。
這些做法對于評估企業氣候變化影響和制定有意義的目標至關重要。2020年,新西蘭和英國成為首批表示將要求企業披露氣候風險的國家。
7、量子空間特別并購上市
量子空間(QuantumSpace)通過SPAC上市籌集了10億美元用于固態鋰離子電池的研發,上市一個多月后,漲幅超10倍。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賈格迪普·辛格(Jagdeep Singh)表示,與傳統的鋰電包不同,這種電池可以在15分鐘內充到80%的電量,并且在零下的溫度下也能很好地工作。
8、美國頁巖油整合加速
10月份,先鋒自然資源公司(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以45億美元股票和承擔31億美元債務的方式收購了歐芹能源公司(Parsley Energy)。
歐芹能源是十年前由先鋒公司CEO斯科特·謝菲爾德(Scott Sheffield)的兒子布萊恩(Bryan Sheffield)(人稱油田王子)創立。
這筆交易很有意義,因為兩家公司在石油資源豐富的二疊紀盆地(從西德克薩斯延伸到新墨西哥州)擁有重疊的土地。謝菲爾德父子就這樣將他們的利益整合成5億美元的股份,入股先鋒公司,先鋒公司是杰出的頁巖壓裂領軍企業,目前日產量約55萬桶。
9、新冠病毒為氣候變化敲響了警鐘
新冠疫情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全球健康與環境之間的聯系。隨著地球大氣層的升溫,越來越多的動物物種將被迫離開棲息地,離人類的居住地越來越近,疾病從動物身上轉移到人類身上的概率也變得更大。
這場危機讓人們意識到,盡管疫情多么糟糕,失控的氣候變化將更具破壞性。它不僅有可能造成死亡、經濟困難、社會劇變,而且有可能在未來引發其他毀滅性的大流行病。
10、資本的可持續化
在過去四年里,ESG(環境、社會與管理)基金幾乎翻了一番,涵蓋了超過40萬億美元的資產。
2020年是綠色投資者力量的關鍵時刻。1月份,黑石集團(BlackRock)將其7萬億美元的身家加入氣候行動100+,這是一個推動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投資者聯盟。疫情的暴發進一步加快了這一步伐。當市場在大流行初期陷入困境時,ESG基金逆流而上,有人預測,到2025年,60%的市場將是ESG。
隨著ESG投資從邊緣走向金融主流,使得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對于拯救地球也不能再是光說不做了。以三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基金經理為例,他們在2020年也搭上了ESG的順風車,即使這幾家公司的高管支持氣候危機懷疑論。